一、?核心光參數?
1、光合有效輻射(PAR)?
定義?:植物光合作用可利用的波長范圍(380-710nm或400-700nm),包含藍光(450-495nm)、紅光(620-700nm)、遠紅光(700-750nm)及紫外線(UV)等。
單位?:
光合輻照度?(W/m2):表示單位面積的光合輻射能量。
光合光子通量密度(PPFD)?(μmol/m2/s):單位面積每秒接收的光子數,直接影響植物光合效率。
2、光合光子通量(PPF)?
定義?:植物燈每秒輻射出的400-700nm范圍內的光子總數,反映光源的總輸出能力。
單位?:μmol/s。
3、光合光子通量效率(PPE)?
定義?:每瓦電能產生的光合光子數量(PPF/功率),衡量光源的能源利用效率。
單位?:μmol/s/W。
4、光譜特性?
作用?:不同波長對植物生長階段影響不同(如藍光促莖葉生長,紅光促開花結果)。
測量?:通過光譜儀分析各波段的能量分布。
二、?輔助性能參數?
1、光強(光照強度)?
定義?:單位面積的光通量(單位:lux),需結合PPFD判斷實際光合作用效果。
應用?:高光植物需600-1000 μmol/m2/s,低光植物需200-400 μmol/m2/s。
2、均勻性(Uniformity)?
定義?:光照分布的均勻程度,影響植物群體生長一致性。
優化?:通過調整燈具高度、角度或增加反射裝置改善。
3、功率與能耗?
功率?:直接影響光照覆蓋面積和強度。
耗電量?:需平衡光效與能耗,確保經濟性。
三、?應用參數?
1、安裝距離?
影響因素?:
植物類型?:高光植物需更近距離(如30-60cm)。
燈具功率?:高瓦數燈具可適當升高(如1000W燈距離60-90cm)。
生長階段?:幼苗期距離較遠(60-90cm),開花期縮短至45-60cm。
2、溫度控制?
要求?:燈具散熱需保持環境溫度在21-24℃,避免高溫灼傷植物。
3、壽命與穩定性?
測試?:通過溫升測試、連續運行實驗評估燈具壽命和可靠性。
四、?安全標準?
電氣安全?:需符合GB 7000.1-2015標準,包括絕緣、接地、耐壓測試等。
認證要求?:出口燈具需滿足CE認證等國際標準。
通過上述參數的綜合測量和調整,可優化植物生長燈的實際效能,滿足不同作物和生長階段的需求。
上一篇:健康光源品質要求(一)
下一篇:沒有了!